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苏大校园的宁静,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全体教职工闻令而动,全力支持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支部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在岗值守、冲在一线,带领教职工通过志愿服务、实验室安全巡查和实验材料保障供应等系列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切实担负起“守护彼此”的重要责任,用实际行动彰显苏大人的担当。
11名教职工坚守岗位,驻校办公。他们自备躺椅和行军床,几张椅子也可以临时拼成一张“床”,晚上睡在办公室。顾不得身体的不适、放不下心中对年幼孩子的牵挂,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日日夜夜的坚守,只为尽最大努力阻断疫情在校园内传播,能和2500多名苏大教职工一起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的“生命线”。
根据学校部署安排,支部党员分批次进入核酸检测点位开展志愿服务。“您好,请打开苏康码。”“您好,请佩戴好口罩。”“您好,请大家保持一米间距。”党员们根据点位长调度安排,各司其职,高效有序地在核酸检测点进行秩序维护、现场引导等工作,有效保障学校师生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连续多日的超强度工作引起身体不适,体力不支,他们咬紧牙关,“不要紧,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就好了。”,不轻易放弃坚守自己的岗位。刚刚黄码转绿码的老师,得知同事身体不适的消息,立即做好准备换好防护服,“关键时刻顶上去”是他们坚守的信念。

自学校临时管控以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根据学校发布的疫情防控通告文件精神,多次召开线上会议,部署各二级单位暂停实验室人员流动,除支持、保障及维持实验室安全运转的实验室工作,其他科研类实验活动一律暂停。同时,对于开放的120多间实验室,安排安全管理人员住校值守,有效落实每天校级、院级、楼层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四级”巡查,深入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了解实验室运行安全动态和师生实验工作状态,确保开放实验室万无一失。
积极解决实验室保障性实验材料供应问题。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和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等单位核磁共振谱仪、手套箱等仪器设备和重要实验材料均需液氮或氮气进行保护或保存,日常使用量较大,如果液氮供应不足,核磁共振谱仪出现超导失超,需要数百万元维护费用;手套箱内多年科学研究的实验样品(包括金属锂、钠等易燃易爆品)都将损坏,面临巨大的损失和安全风险。我处在独墅湖校区临时管控前“未雨绸缪”,提前联系相关协议供应商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做好人员进校及运输车辆进校准备。同时,主动与相关二级单位提前沟通,了解相关仪器使用状态和槽罐液氮储备情况;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协议供应商人员及运输车辆进校审批手续并安排我处住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学校防控要求对进校人员防护和操作进行“点对点”跟踪监督。10月15日顺利完成独墅湖校区槽罐液氮配送工作,解决相关单位保障性液氮供应之燃眉之急。

校园就是家园,坚持就是胜利,用心用情用爱守护好校园是他们坚守的信念。在疫情防控斗争面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职工默默奉献,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决执行学校和属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做到疫情防控与实验室安全保障工作协同推进,为维护稳定、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提供支撑和保障。